2003年以来来访学者学术交流情况
序号 | 来访学者 | 单 位 | 时间 | 交流内容 |
1 | 南新升 | 英国爱丁堡大学 | 2003.5 | 语言信息的神经传递 |
2 | 薛凤生 |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 | 2004.6 | 汉语句式特色之成因一赵元任先生给古文句法研究之启示 |
3 | 冯胜利 | 哈佛大学东亚系 | 2004.6 | 轻动词移位与句法训沽学 |
4 | 方经民 | 日本松山大学 | 2004.6 | 汉语的方位系统研究 |
5 | 李艳惠 | 美国南加州大学 | 2004.6 | 移位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 |
6 | 徐杰 | 新加坡国立大学 | 2004.6 | 汉语句法现象研究 |
7 | 陶红印 |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| 2004.6 | 汉语口语研究 |
8 | 陆俭明 | 北京大学中文系 | 2004.6 | 汉语语法研究没有尽头 |
9 | 沈家煊 |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| 2004.6 | 语义演变与语用推理分的演讲 |
10 | 吴福祥 |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| 2004.6 | 汉语体标记“着”“了”的使用为什么没有强制性 |
11 | 李葆嘉 |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| 2004.6 | 人工语言脑:自然语言处理装置的研制思路 |
12 | 殷国光 |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| 2004.6 | 关于《吕氏春秋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|
13 | 范晓 | 复旦大学中文系 | 2004.6 | 语法结构的规律性和灵活性 |
14 | 岩田宪幸 | 日本龙谷大学 | 2005.2-3 | 汉语音韵学研究 |
15 | 鲁国尧 | 南京大学 | 2006.1 | 音韵学研究 |
16 | Shlomo Bentin |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 | 2007.9 | 视觉词语认知 |
17 | 薛凤生 |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| 2007.1 | 中国音韵与句法研究 |
18 | 金荣晚 | 韩国培才大学 | 2007.9-2008.9 | 音韵学 |
19 | 黄正德 | 美国哈佛大学 | 2007.5-6 | 自然语言句法-词法界面关系 |
20 | Brondon Colon |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 | 2006.9-2007.2 | 语言学理论 |
21 | 陈慕勤 |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| 2007.1 | 语言学理论 |
22 | 顾阳 | 香港中文大学 | 2007.6、11 | 形式句法学 |
23 | 黄正德 |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 | 2007.6 | 语言类型与参数理论:兼谈汉语和阿尔泰系语言的语言特点 |
24 | 冯胜利 |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 | 2007.6 | 韵律在语言和文学上的形式功能 |
25 | 李艳惠 | 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 | 2007.6 | “的”:短语结构与语类标记 |
26 | 端木三 | 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| 2007.6 | 《重音、信息和语言的分类》演讲中提出一个新的理论———“信息—重音原则 |
27 | 李亚非 |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语言学系 | 2007.6 | 论并列结构的条件 |
28 | 杨凯荣 | 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 | 2007.6 | 全称义句式的不同认知模式及语义功能 |
29 | 袁毓林 | 北京大学中文系 | 2007.6 | 面向信息检索系统的语义资源规划 |
30 | 鲁国尧 | 南京大学中文系 | 2007.6 | 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我的“结合论” |
31 | 邵敬敏 |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| 2007.6 | 建立以语义特征为标志的汉语复句教学新系统刍议 |
32 | 殷国光 |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| 2007.6 | 《庄子》动词配价研究 |
33 | 徐杰 |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| 2007.6 | 生成语法的“语类”与传统语法的“词类”比较研究 |
34 | 石锋 | 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| 2007.6 | 试说新方言 |
35 | 张国宪 |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| 2007.6 | 句法位的实现与动词的标量取值 |
36 | 徐思益 |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| 2007.6 | 汉语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|
37 | 郭锡良 | 北京大学 | 2004.11 | 中国语言学史 |
38 | 崔希亮 | 北京语言大学 | 2006.6 | 对外汉语教师素质 |
39 | 翁旭初 | 中科院心理所 | 2006.11 | 汉字视觉加工区 |
40 | 林连通 | 社科院语言所 | 2007.6 | 语言学论文的写作 |
41 | 汪 平 | 苏州大学 | 2005.8 | 学科建设 |
42 | 张 杰 | 南京师范大学 | 2005.8 | 学科建设 |
43 | 李 开 | 南京大学 | 2005.8 | 学科建设 |
44 | 罗跃嘉 | 北京师范大学 | 2007.4 | ERP数据处理 |
45 | 魏景汉 | 中科院心理所 | 2005.8 | ERP实验原理及操作 |
46 | 杨玉芳 | 中科院心理所 | 2005.8 | 学科建设 |
52 | 李大勤 | 中国传媒大学 | 2004.6 | 播音语言学理论 |
53 | 谭力海 | 香港大学脑与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 | 2008.11 |
|
54 | 徐大明 | 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| 2009.4 |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母语文化认同 |
55 | 张卫中 |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| 2009.4 |
|
56 | 陆天桥 |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| 2009.4 | How to interpret “transitivity”——An introduction of “valency change” paradigm |
57 | 孙宏开 |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| 2009.4 | 汉藏语研究 |